洛阳市“十五五”规划(2026—2030年)是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关键五年规划,结合国家战略与地方实际,其核心内容涵盖城市能级提升、产业升级、文旅融合、民生保障等多方面。以下是基于最新动态的规划要点分析:
### 一、城市发展与空间布局优化

1. **现代化都市区建设**
- 强化中心城区与环都市区各县的协同发展,适度扩大城市规模,推动组团式发展,提升洛阳都市区的竞争力。重点优化交通体系,加快“快进快出”交通网络建设,加强中心城区与各组团间的交通联系,打造高效的城市交通圈。

- 推进城市更新与特色街区建设,如东西下池片区微改造、城市阳台西南商业地块的“多首层”退台式街区设计,植入新业态,塑造文商旅融合的消费场景。
2. **新型住宅与生态景观规划**
- 制定《新型住宅风貌规划设计导则》,推广第四代住宅(低容积率、高舒适度),融入错位露台、立体绿化等设计,提升居住品质。
- 实施“北国花城”计划,优化城市绿化布局,优选本土花卉品种,结合滨水空间与山体林下改造,打造色彩鲜明的城市景观,并鼓励市民参与共建。
### 二、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
1. **培育新质生产力**
- 聚焦智能装备、新能源、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推进宁德时代千亿级新能源电池基地、中信重工智能矿山装备实验室等重大项目,形成新产业集群。
- 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,依托龙门实验室、伊滨科技产业新城等载体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,支持“瞪羚”企业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,力争国家级创新平台突破100个。
2. **深化改革开放与要素配置**
- 优化营商环境,探索“飞地经济”“伙伴园区”等跨区域合作机制,吸引高端人才与创新资源。落实“1+22”人才政策,支持青年创新创业。
- 推进国资国企改革,完善金融服务体系,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,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。
### 三、文旅融合与城市品牌塑造
1. **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**
- 以隋唐洛阳城、龙门石窟等为核心,构建“1+3”古都文化体验区,推动文保建筑修缮与活化利用(如洛邑古城项目),提升文旅供给质量。
- 发展“城市旅游”,建设特色街区与公共聚合空间,增强文旅的“青年感召力”,依托牡丹文化节、世界古都论坛等节会提升国际影响力。
### 四、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
金年会(金子招牌)
1. **综合交通枢纽建设**
- 推进呼南高铁豫西通道焦洛平段建设,完善“十字”高铁网,加快地铁二期工程,统筹城际铁路与市域铁路规划,构建多层次交通体系。
- 优化龙门高铁站、机场等枢纽功能,促进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,增强区域辐射能力。
### 五、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
1. **绿色低碳转型**
- 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,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,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,深化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。
2. **民生实事与乡村振兴**
- 2025年计划投入105.5亿元财政资金,重点支持就业、教育、医疗等领域。推进城中村改造“以购代建”模式,缩短安置周期,提升群众获得感。
- 落实乡村振兴“151”举措,发展联农带农产业,改善农村基础设施,推动城乡融合发展
金年会金字招牌。
### 总结
洛阳市“十五五”规划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,通过科技创新、城市提质、文旅融合等举措,推动现代化洛阳建设。其核心目标包括形成新质生产力增长极、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、构建国际文旅名城等。具体实施将结合重大项目(如新能源基地、高铁网络)和政策保障(如人才引进、财政支持),力争在区域经济版图中实现跨越式发展。更多细节可参考洛阳市政府及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的规划文件。